原子習慣:法則 4 - 讓獎賞令人滿足


alt text

1. 行為改變的基本原則

行為改變的第四法則,是「讓獎賞令人滿足」。

  • 當經驗令人滿足,我們比較有可能重複一項行為。
    • 以口香糖的故事為例。
      • 整個十九世紀,口香糖都在做商業販售,但直到箭牌口香糖在 1891 年上市,嚼口香糖才成為風行全球的習慣。早期的口香糖是用無味的樹脂製成,有嚼勁,但不好吃。箭牌加入了白箭(綠薄荷)與黃箭(果汁)等口味,讓口香糖變得好吃且有趣,接著更進一步將口香糖塑造為口腔清新的產品。
      • 好吃的口味與清新的口氣強化了這項產品,讓它使用起來令人滿意。
  • 人類的大腦演化為優先考慮立即的獎賞,而不是延遲的獎賞。
    • 好習慣的代價在當下,壞習慣的代價在未來。
      • 你做的許多選擇都不會馬上帶來好處。在工作上表現優異,你會在幾週後收到薪水;今天開始運動,也許明年體重就不會過重;現在開始儲蓄,也許幾十年後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你活在科學家所謂的「延遲回饋」的環境裡,因為可能要努力多年後,你的行為才能帶給你想要的報酬。
      • 明明知道抽煙會造成罹患肺癌風險增高,為什麼還要抽?明知道過度飲食會造成肥胖,為什麼還會飲食不加以節制?明知道不安全性行為可能會讓自己染病,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壞習慣的後果被延遲,獎賞卻是立即的。你不會立刻罹患肺癌,但當下的心情愉悅、釋放焦慮;你不會立刻體重增加,但口腹之慾得以滿足;你不會當下得病,要等到幾個月,甚至幾年後,但當下的愉悅可以立刻被滿足。
    • 當你做了一個計畫——減重、寫作、學習語言,其實是在為未來的自己制定計劃。一般來說,一個行為讓你得到越多立即性的滿足,你應該越強烈地質疑該行為與自己的長遠目標是否一致。
  • 行為改變的基本原則:帶來立即獎賞的行為會被重複,帶來立即懲罰的行為會被避免。
    • 由於大腦的設定,多數人會花費所有時間追求快速的滿足,比較少人選擇延遲滿足的路。因此,如果你願意等候獎賞,就會遇到比較少的競爭者,得到的報酬也往往比較大。俗話說:「最後一哩路,最不壅擠。」
    • 研究顯示:擅長延遲滿足的人學術水準測驗考試的成績較高,藥物濫用的機率較低,肥胖的可能性較低,對壓力的回應方式較好,社交技巧較優越。
    • 問題是,大多數人都知道延遲滿足是有智慧的做法,但在做決定的時刻,往往不是第一優先的選擇。幸好,訓練延遲滿足是有可能的,但必須順著人性常理去做,最好的辦法就是為長遠有益的習慣添加一些立即的愉悅,也就進行到下一點:「維持一項習慣的關鍵重點是「成功」的感受」。
  • 維持一項習慣的關鍵重點是「成功」的感受——就算只是小規模。
    • 理想情況,好習慣的獎賞就是那個習慣本身,但真實情況是,除非好習慣提供你一些什麼,不然你往往感覺不出它是值得的,初期全是犧牲。
      • 上健身房幾次,卻沒有變壯、瘦或快,至少察覺不出來。直到幾個月後,你剪掉了幾公斤,手臂的線條開始出現。一開始,你需要一個維持正軌的理由,這就是為什麼立即的獎賞不可或缺。
      • 假設你希望能保持運動,同時喜歡旅行,你可以開一個「旅遊」帳戶,在每次去健身房運動,都為那個帳戶存下 150 元,愉悅來源便是看著自己的旅遊戶頭的金額節節上升,是自己給自己的鼓勵與打氣,同時也是身份的象徵,你知道你的體態也在逐漸變好,也許一年過去,你已經儲存足夠的金額到歐洲的海邊大曬麒麟臂、馬甲線。
  • 行為改變的前三條法則(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增加了我們這一次執行某個行為的機率。行為改變的第四條法則(讓獎賞令人滿足),則增加了我們下一次重複該行為的可能性。

2. 如何每天堅持好習慣

  • 最令人感到滿足感覺之一,就是進步的感覺
  • 習慣追蹤是測量自己有沒有執行某項習慣的簡單方式——例如在日曆上打個勾。
    • 我訓練深蹲或硬舉時有個習慣,假設照菜單我要做 5 組硬舉,我會準備 5 個輕薄槓片放在附近。每完成一組,我會將一片槓片放回去,隨著槓片越來越少,我的大腦被說服著「快到終點了」,而又充滿能量幹勁。相較於沒有準備槓片,大腦會感到疲憊,少了份激勵因子。
  • 藉由提供進步的清楚證據,習慣追蹤器與其他視覺化的測量方式可以讓習慣變得滿足。
    • 習慣追蹤好處:
      • 習慣追蹤顯而易見:紀錄上一個行動,可以觸發下一個行動的因子,自然建立起伊謝列的視覺提示。
      • 習慣追蹤有吸引力:最有效的激勵就是自己的進步。知道自己正在前進,就更有動力在那條路上繼續走下去。
      • 習慣追蹤令人滿足:追蹤本身可以變成一種獎賞,在代辦事項劃掉一件事、在健身日誌上完成一組訓練、在日曆上打個勾,這些事情都能提供滿足感。
  • 不要中斷連續紀錄,試著讓連續執行習慣的紀錄延續下去。
    • 「不要中斷連續紀錄」是個強大的咒語。
    • 2020.03.01 我即將達成在 Github 上 連續一年 都有 commit 的紀錄。我設了個鬧鐘,每天 17:00 提醒我「要 commit 囉!」因為既然已經到了傍晚,即將下班,如果還沒 commit 的話代表極有可能忘記,如果是週末那更該提醒。這件事情也不是什麼事蹟壯大的事項,但「連續」本身才是最難的。
  • 不要錯過兩次。如果錯過一天,要盡快回歸正軌。
    • 「啊!連續紀錄中斷了!」是個更強大的黑魔法。
    • 2017 年,第一次使用 Git 版本控制時,我便已告訴自己:「不可以中斷!」現在想想,真是壓力山大的承諾。甚至出國到網路不佳的地方,還要請另一半幫我 commit 東西... 最後中斷於意外刪除之前的 repo,看著本來綠油油的畫布,中間畫了一點灰,我記得自己看著那個頁面,呆了半晌,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 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提子自己守住一個簡單的原則:不要錯過兩次
    • 毀掉你的永遠不是第一個錯誤,而是後續接連發生的一錯再錯。錯過一次是意外,錯過兩次就是另一項習慣的開始。
  • 可以測量一樣事物,不代表那就是最重要的東西。
    • 假設你是一間餐廳的經營者,想要知道廚師的表現如何,一個測量方式是追蹤每日有多少客人花錢吃飯——營收。不過這方式只能讓你看出片面事實,付錢吃飯不代表開心,就算不滿意,客人也不太可能吃霸王餐。比較有效的方式可能是追蹤有多少客人吃完餐點,或是留下可觀小費。
    • 古德哈特定律:「當測量成了目標,就不再是個好的測量方式。」

3. 問責夥伴作用大

  • 行為改變第四法則的反轉,就是「讓後果令人不滿」。
    • 費雪在核戰威脅越演越練的期間,發現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任何一位在任總統都持有發射核彈的密碼,可以順間殺死幾百萬人,卻因身處數千哩之外,而不用親眼看見任何人死亡。他在 1981 年寫道:「我的提議很簡單,把發射核彈的密碼放進一個膠囊裡,再把那個膠囊植入一名志願者的心臟旁。這名志願者隨身攜帶一把大屠刀,伴隨總統之側。假如總統想要發射核武,只能先親手殺掉這個人。總統必須直視某人,明白死為何物,明白無辜的死為何物。鮮血會灑在白宮的地毯上,真實會被擺在眼前。」
    • 費雪的提議即是第四法則的反轉:讓後果立即令人不滿
  • 我們比較不可能重複令人不滿或痛苦的壞習慣。
  • 問責夥伴能為「不作為」創造立即的代價。我們深深在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不希望別人對我們抱持較差的評價。
    • 在前一波萬惡的聖誕節、過年,幾乎每週都有大聚餐的前提下,體重又增長到我無法忍受的地步,因此,二月初我在「金剛芭比養成計劃」 Line 群組宣示,如果我沒在 2020.03.01 前減到 N kg(當時是 N + 1.8),我就要請他們吃飯。儘管中途還是有些聚餐,但原則上你必須朝這個目標前進,因為有人覬覦著成果、期待著大餐。最終,我以 0.1 kg 之差請客,但仍在一個月內減去了 1.7 kg。
  • 習慣契約可以被用來為任何行為添加社會代價,它讓違背承諾變成一件公開且令人痛苦的事。
    • 企業家湯瑪斯・法蘭克規定自己 5:55 A.M. 起床,如果沒做到,他排定一條自動發布的推特訊息:「現在是 6:10 A.M.,而我還沒起床,因為我超懶!就當作我的鬧鐘沒有壞掉,回應這則推文的人,就可以透過 PayPal 領取五美元(限前五名)。」
  • 知道有人看著,會是強大的動力。

alt text

#書本選讀 #原子習慣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Let's get rusty!

Let's get rusty!

2356. Number of Unique Subjects Taught by Each Teacher

2356. Number of Unique Subjects Taught by Each Teacher

Longitudinal Vehicle Model 實作小筆記

Longitudinal Vehicle Model 實作小筆記






留言討論